中文(简体) 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展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展会新闻>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技术分析及创新需求

政策解读

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最后一公里,必然会成为污水提质增效“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内容,国家已经从“重水轻泥”向“泥水并重”转变。

1 近十年政策趋势

▼技术侧

1、一直强调资源化但无法有效落地,污泥脱水填埋的处置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2、政策更加趋向于采用“生物质利用+干化焚烧”的技术趋势,首先最大程度减量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尽量实现资源能源化。

▼资金侧

1、涉及收费侧要求的用词逐步强硬,从不低于→补偿→应当补偿→覆盖;

2、2020年提出将污泥规划纳入污水规划中统筹考虑;

3、国家对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资金支持力度逐步加大,污泥处理处置成本回路逐步明确,成本收费覆盖度逐步提高。

1.jpg

《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提出:由于管网维护不到位问题,导致污水厂进水浓度低,污泥资源化处置方向(例如厌氧消化)受到一定阻碍(污泥含沙量问题亦有影响,但有机物浓度低影响较大),因此污水提质增效看似是管网问题,实则牵涉了通沟污泥、河道底泥以及市政污水污泥的系统性治理。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20〕1234号)提出:在减量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处置技术路线。目前,我国污泥实现无害化处理处置的关键之一是要系统化解决污泥出路问题,使污泥处理处置成为城市废物生态循环产业链中的一环,形成可持续的污泥利用和消纳模式。《实施方案》鼓励土地资源紧缺的大中型城市采用“生物质利用+焚烧”的处置模式。“生物质利用”可采用以污泥为主体的城市有机固体废物联合厌氧消化(好氧发酵)技术,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可用于发电和产热,符合能源化发展方向;“焚烧”是解决污泥问题的关键工艺路线,当前污泥大量积存、消纳出路受限,一些有条件的城市可利用窑炉协同焚烧,大中城市可采用单独焚烧,其焚烧灰可作为建筑材料或用于磷回收,符合资源化方向。